腾讯科技来济南跟“山东腾讯”打官司,赢了30万
齐鲁网7月9日讯 9日,济南中院通报一起商标侵权案的判决情况:全国知名的“腾讯”来济告“山东腾讯”,济南中院民三庭判决——“腾讯”为驰名商标,“山东腾讯”商标侵权,应赔偿经济损失30万元。
基本案情
原告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于2003年2月28日获准注册“腾讯”商标,商标注册号为第1962827号,核定使用服务为第38类,范围包括信息传送、电话通讯、移动电话通讯、计算机终端通讯、计算机辅助信息和图像传送等。2004年4月28日,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受让取得第1962827号“腾讯”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专用权期限续展至2023年2月27日。
而被告山东腾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其运营的网站首页显示有“腾讯传媒”、“腾讯集团”字样,该网站“DM广告”点击进入发现,被告所做的广告设计中使用“腾讯传媒”、“腾讯百事通”字样且突出使用“腾讯”二字。原告认为,被告的此种行为已经侵犯原告的第1962827号“腾讯”注册商标专用权;“腾讯”企业字号的使用同样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被告山东腾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辩称,被告曾申请注册第35类商标,后被商标局驳回,被告使用“腾讯传媒”并无恶意。被告企业是合法注册,被告的经营范围集中在第35类“广告设计”等,与原告的涉案商标核准的第38类“通讯服务”不属于同一类别,被告在公司网站、制作的广告设计上使用“腾讯传媒”等字样不侵犯原告的涉案注册商标专用权,被告使用“腾讯”作为企业字号也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争议焦点
一、涉案第1962827号“腾讯”注册商标是否构成驰名商标; 二、被告使用“腾讯传媒”、“腾讯百事通”等标识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及使用“腾讯”企业字号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并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认为,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本案中,原告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不仅享有“腾讯”注册商标专有权,同时享有“腾讯”企业字号权。被告山东腾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6日成立,成立时间明显晚于原告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且原告的涉案“腾讯”商标已为相关公众所广为知悉。因此,山东腾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使用“腾讯”企业字号足以误导相关公众将被告公司及其提供的广告设计服务与原告公司发生混淆、误认。因此,被告使用“腾讯”企业字号构成不正当竞争,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判决结果 一、被告山东腾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原告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涉案第1962827号“腾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二、被告山东腾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使用“腾讯”企业字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被告山东腾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30万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赞助商推广链接
半月谈阅读排行
- 新泰市东周水库管理中心赴莱芜雪野水库和潍坊峡山水库开展对标交流学习活动
- 新泰市组织收看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会议
- 中共新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 济南交警异地派警 10日起开展大规模整治行动
- 泰安市领导来我市调研旱情及粮食生产“十统一”工作
- 新泰市东周水库防汛工作会议召开
- 腾讯科技来济南跟“山东腾讯”打官司,赢了30万
- 新泰市人民医院检查确诊报告、新泰封城、放城大学生发烧被带走等等都是假的!
- 李克强来到武汉
- 应急管理部召开视频调度会议 部署全系统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防范工作
- 商务部等13部门关于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 卫生健康委就《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 商务部等13部门发文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
- 中银协15条措施倡议以优质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全面助力疫情防控
- 国家卫健委:延长假期 建议公众更多留在家里和社区